首页
  • 28
    20/Oct
    分享文章编号: 107717
    人力资源管理

    为什么部属不像我这么拚命?想激励员工,这件事比加薪更有效

     

     

    为什么他们总像是无关紧要一样?是不是因为我不会带人?好希望他们能更努力一点,对工作付出全心全意⋯⋯」

     

    「为什么不肯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呢?」看到这样的部属,主管难免会反省是不是自己有问题,难道是因为自己不会带人吗? 问题当然没那么单纯。

    1

     

    根据瑞可利管理顾问公司的「2016 年新进员工与年轻人的认知调查」,可以看出他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想法:「没必要像拚命三郎一样工作。」

     

    被问到「你对于以工作为重心的生活有什么看法」,调查结果的统计排名如下:

     

    第一名:不喜欢以工作为重心的生活。
    第二名:想要充实工作以外的生活,所以希望工作不多不少刚刚好。
    第三名:工作只是为了谋生,所以希望适度适量就好。

     

    当然了,每个人的想法各有差异,但是「对于多数年轻人而言,拚命工作不是美德」已然成为现今社会的普遍认知。

     

    2

     

    除了进公司当职员,还有更多选择

     

    那么,我们该如何思考这件事呢?我认为首要之务是「别把自己的想法随意套在别人身上」,对于年轻世代的心理,我们要先有一些基本概念。

     

    现在这个时代,赚钱的方式及休闲娱乐的选择越来越多,即使没有什么钱,也能玩得很尽兴。对他们来说,只要上网就能买到便宜好物,不需要的东西就随时转手卖掉。想要出门旅行也能说走就走。

     

    他们很热衷「把兴趣当副业」,既开心又能赚钱。无法在公司出人头地也没关系,开一间公司就能自己当老板。现在很多企业新进员工拥有个人事业,我常听到培训课程的学员在聊天时谈起「我还有其他公司,目前交给朋友管理」或是「在金融商品市场的交易动辄数百万」等等。

     

    已故天台宗大阿阇梨酒井雄哉先生说过:「不需要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厉害。」 这句话的意思是,只要活得像自己,不需要太用力,能够一天一天好好地过下去,就是很重要的生活方式。稍微想一下年轻部属的想法与这句话有何共通点,或许你的思考角度就会有所改变。

     

    其实,只要好好和他们对话,就能明白他们并非不认真工作、一心只想着偷懒, 反倒是希望每一天都能生活得更充实。

     

    3

     

    让部属觉得「以工作为重心的生活」也不错

     

    回过头来说,如何激发出部属「必须全心全意,努力工作」的心态,是领导者的责任。要做到这件事,唯一的关键是「针对每个人的需求,提供合适的动机」。

     

    前面提到的调查报告中,排名第四的回答是「如果工作值得付出热情,我不排斥以工作为重心的生活」。由此可见,若能调整管理年轻部属的方式,便能看见改变的契机。

     

    最重要的公式: 干劲=欲望×能力

     

    先设定好「想要达成」的目标, 并抱持着「我或许能成功」的想法, 才会让人想要尝试去做。

     

    4

     

    比收入更重要!「成长」是最好的奖励

     

    研究「动机」的权威,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田尾雅夫先生指出:想要了解引起动机的因素时,必须根据「诱因」(incentive)与「动因」(drive,又称驱力)来思考。所谓 「诱因」,是指薪水和晋升这一类「身外之物的欲求」; 所谓「动机」,则是指自己渴望的「自身的心理需求」。

     

    以前只要加薪或升职就很足够了,现在可行不通。在价值观(动因)多元化的今日,主管必须为每个部属量身打造适合他们的「诱因」才行。不过,单纯地考虑的话,实际上诱因可以浓缩成一个要素。优秀的年轻人希望进入让他们开心的公司,薪水不高也无妨。不一定是知名企业,新创公司或在地产业也是选项之一。当然,工作环境、公司文化、工作内容等,有各式各样的要素,缩小到一个范围的话,就是「能让我成长」,这也是每间公司共通的诱因(奖励)。

     

    实际上,哈佛商学院的竹内弘高教授,也曾经在世界经营者会议(Nikkei Global Management Forum)的专题讨论中提到:「优秀的年轻人认为,如果他们的能力『能够成长』到超越目前的薪水,就是很好的奖励。『成长的机会』也可说是国际通用的奖励。」

     

    为了提升动机,通常会把焦点放在「赞美方式」及「说话方式」。然而,在此之前有一个大前提:主管要创造「部属的成长机会」。

     

    5

     

    了解「Will-Can-Must」,为部属建立工作动机

     

    你知道诱发动机的「Will-Can-Must」法则吗?它指的是Will、Can、Must 这三个要素交迭在一起时,就能最大化地激发出动机。

     

    Will :当事人的「欲求」(动因)。渴望变成什么样、想要怎么样做等等。

    Can :当事人的「能力」。确实相信自己做得到、期待发挥优势。

    Must :当事人从事的「工作」(事业)。

     

    以上门推销的业务员来举例,这是非常需要毅力的工作。

     

    目标是「一个月内要有五件陌生开发」,这就是Must。再来,Will 是「未来想要自己创业」。然后,也要有「努力就做得到」的体悟,这就是Can。把这几个要素重迭起来,就会是:「一个月内要有五件陌生开发的这份工作,有助于实现我创业的梦想,只要努力的话,就可以达成每个月五件的目标。」 像这样建立动机,干劲就会自然而然产生。

     

    实际上,公司员工拥有高度动机的经营者,都有相同的看法。

     

    激发员工干劲的最佳工具,就是「Will、Can、Must 工作表」。(中略)在每半年一次的职涯面谈中,确认这三件事:想要做什么、能做到什么、必须做什么。 —峰岸真澄/瑞可利控股公司执行长

     

    公司内部收集并讨论了许多关于动机的资料。其中我最认同的一项观点是,把「想做的事」、「能做的事」、「应该做的事」这三项条件加在一起,最能提升动机。以英语来表示的话就是Will、Can、Must。 —青野庆久/软件开发公司Cybozu 公司董事长

     

    6

     

    最后,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个理论的由来。虽然众说纷纭,但多数人认为它来自心理学家艾德.夏恩(Edgar H.Schein)所提倡的「探寻自己适合的职涯发展时,在内心反思这些问题,非常重要」,其中便包含了这三个问题的源头。

     

    什么是自己最擅长的事(=Can)

    自己想要做些什么事(=Will)

    做什么事时会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意义与价值(=Must)

     

    (本文整理、摘自《当责主管就是要做这些事!》,方舟文化出版)

     

    立即扫描.进行测评

    2020/10/28 - 15:16
非会员即测即评
报表体验价,每份¥500
加入会员
报表种类更多
大量测评更划算!